從默默無聞的創作者,到青年文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奇想與文字鋪成的道路上持之以恒,李柳楊,三亞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作為一位青年作家,李柳楊的作品入選多種雜志及重要的選本,部分詩歌被翻譯成德語、韓語、西班牙語、英語發表在海外。2018年出版小說集《對著天空散漫射擊》。2020年主編并出版詩集《正在寫詩的年輕人》。2022年出版小說集《沒有玫瑰的街道》。讓我們通過這篇專訪,來探尋那
查看詳細>>李灝,三亞學院播音0801的畢業生,目前從事體育競賽管理工作,于2022北京冬奧會組委體育展示冰上項目制作人及首體體育館場館群運行團隊體育展示經理。結緣冬奧在2008年,全國沉浸在舉辦奧運會的火熱氛圍之中,當時身在北京的我深受感染,從那時起對奧運會埋下了好奇與熱情的種子。后來在三亞上大學,正逢世界沙灘排球巡回賽三亞站比賽,大學期間,在兼顧學業的同時一直從事著一些志愿者的工作,期間對體育產業積攢了越
查看詳細>>“活動現場播放的音樂、視頻以及開展的演藝活動每天要過幾遍流程”“提前招募兼職人員,并擬好相關合作協議”“活動場地搭建的物料近日陸續送達三亞,請做好驗收工作”……12月20日21時許,在三亞大東海一家咖啡廳,張俊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過程中,手機新消息的提示音頻頻響起。隨身攜帶6萬毫安的手機充電寶,隨時隨地在線回復客戶,忙碌是這位在海南創業小伙的2021年最真實的寫照。張俊來自湖北宜昌,今年6月從三
查看詳細>>他是一個向往藝術,為藝術而生的人。在山河海闊,人間煙火中,“高原攝影師”才仁尼瑪,用鏡頭記錄家鄉,尋找高原的極致浪漫。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世界。才仁尼瑪,畢業于三亞學院法學與社會學學院行政管理專業,是我們的18屆校友。他來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興趣愛好廣泛,喜歡唱歌跳舞、讀書、健身,更熱衷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因為熱愛,畢業后他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在玉樹市第二民族中學擔任一名初中政治老師。在工作
查看詳細>>從膠片相機到數碼相機,從黑白畫面到彩色成像,相機記錄城市變遷、人間煙火。那些被鏡頭定格的場景成為人類的歷史記憶,而相機本身也在隨著時代發展和技術進步不斷“變臉”。想要了解相機發展史,三亞學院照相機博物館是一個絕好的去處。2016年,廣東省古董相機收藏家沈革先生將畢生珍藏的500余臺古董相機,捐贈給三亞學院,以便讓更多人可以鑒賞這些藏品。走進這家博物館,仿佛進入了時光隧道:這里既有德國的徠卡、英國的
查看詳細>>本文作者熊豪六七八月,落筆峰峰巒疊翠,白鷺溪溪水潺潺。鳳凰花火紅綻放,紫檀花滿地金黃。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你看這年復一年,常有相遇與離別相伴。不同的是,我們都在奔赴各自不同的人生。別離,是有點難舍,但不悵然;是有點遺憾,但不悲觀,因為我們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畢業離校已經將近三個月,一直計劃著該怎么讓這大學四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想了很久,那就好好道個別吧,和那白鷺溪水、學院路191號的
查看詳細>>來三亞學院逛照相機博物館500余臺“老古董”免費參觀記錄光與影,瞬間成永恒。走進三亞學院照相機博物館,看著里面大小不一的古董相機,像坐著“時光機”回到過去。據了解,從第一代銀版攝影木箱相機到數十年前的機械式相機,該館目前藏品有500余臺,小到007同款“間諜相機”,大到給慈禧太后照過相的木箱相機,藏品跨越百年光陰,歷經歲月洗禮,曾在世界上某人手中停留,又輾轉出現在這座博物館中。照相機在凝住美好光影
查看詳細>>